生活在變化,客廳也需要進化,宅sir最近發現了一個家,屋主竟然廢臥室、廢陽臺,全部砸給客廳,還果斷地舍棄了沙發,用地臺待客。
沒想到這么一改,會客區、聚餐區、玩耍區、觀景區、小酒吧、植物角都有了,還喜提了超大超好用的中西合并大廚房,不得不說,年輕人很有態度,真會改!
坐標:湖北武漢
使用面積:150㎡
戶型:四居改三居
裝修花費:50w
認識TA
屋主:CC
武漢小小空間事務所
我叫CC,是一名空間設計師,以前在為別人勾勒家的樣貌時,我的個人想法往往需要在業主喜好和生活習慣的背后隱于無形,而這次給自己設計,非常任性,也算是給自己完成執念和彌補遺憾的機會。
房屋信息
回到第一次去看房的情景,150㎡的房子,客廳卻被壓縮的很小很昏暗。
只有標紅色虛線這么大,當我推開南面陽臺的室外門,被眼前近5m寬的落地窗驚到(能看到高樓林立的光谷)。
如何讓這個家擁有完整的陽光和窗景?在我心里有了雛形。
新房4室2廳3衛,結構中規中矩,但是在我的心里,“通“與”透”才是在新家中最想實現的部分,于是硬裝做了以下改動:
○ 將南面陽臺包入客廳;
○ 考慮到四室有點浪費,拆掉一間次臥,一分為二,一半給客廳擴容,一半給主臥當衣帽間。
玄關
巧用柜體側面,增加玄關收納容量
入戶“開門見山”,左右的客廳、廚房視野都很開闊,我們利用進深60cm的廚房電器柜,劃分了一個小入戶區。
電器柜的側面,固定了洞洞板和布袋,用來收納進門隨手的小物件和鑰匙。
我和家屬不喜歡擁堵,有意精簡玄關的收納容量,只放置了一個中古鞋柜,當季常穿的鞋才會收納其中,不想每天在挑選穿著這種問題上浪費太多時間。晚歸脫換下來的外套也不會在這久留,希望提醒自己能夠做到及時整理,讓玄關保持剛剛好的狀態。
拉遠一點看,簡潔的玄關也不與整體的開放空間脫節。
LDK布局
無敵通透的LDK,裝下生活的自由
敞開式布局是我理想中家的樣子,不以電視墻和沙發為核心??墒窃蛷d沒那么通透,與陽臺也是相互獨立的,改造時我們將兩個空間相互打通。
人字拼地板一直通鋪到陽臺,空間變得又亮又寬敞。
廚房也被打開,讓整個公共區域是互通的、開放的,形成一個一體化的LDK核心活動區。這樣的布局空間更大,更融合,更好的加強與家人的互動,同時也能模糊了“客廳”這個概念,讓咱們的固有思維拋棄的遠遠的。
客廳
打通一間房,解鎖對角線放大法
在規劃布局時,合理利用每一寸面積也是我們著重考慮的因素。目前家庭成員只有我們兩人,在和家屬討論完未來5-10年計劃之后,我們決定拿掉原戶型的一室,一半添給客廳,將開敞的空間做的更為徹底,一半拿給主臥,改成衣帽間。
改造后,客廳的活動空間剛好安排在對角線上,之前我在讀伊禮智的《小而美的空間》時發現,靈活的使用對角線,也可以視覺上放大空間。
而大空間也需要層次感,地臺是較好的選擇,可以集休閑、玩耍、收納、睡覺于一身,即便沙發缺席,也不覺得客廳中少了主角。
放上墊子靠包,可以隨便打滾,我能癱一天。偶爾朋友們來玩,也能圍成一圈,自由的或坐、或躺、或趴,舒服的聊聊天。
看到這樣的景象,你就知道為什么我們執意要做地臺,不僅比沙發、床要大,還有隱藏收納空間。
武漢沒有集中供暖,為了暖和的貓冬,地臺背后大片暖氣片肩負著供暖的重要使命,不用時,則成為方頭仔們的舞臺。
地臺對面,一整面墻留白以及嵌入式電視柜都是為了激光電視做準備。
電視柜細節,借用了背后房間內部的空間,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墻面的完整、簡潔。
被納入起居室的南陽臺,改成了現在的臨窗觀景臺和植物角。南向的采光很好,為了不辜負落地窗和陽光,特意選擇了垂直簾,秋冬的陽光照射形成條紋光影,能隨著日照方向在室內游走,特別治愈。
不想給窗景增加太多的裝飾負擔,只擺放了一個摩洛哥羊皮坐墩和一些綠植。飲茶、發呆,變成了這里的日常。
入夜之后,一邊小酌一邊欣賞不遠處光谷的夜景,成了我倆最近消磨時光的方式,特別期望今年能在這里看到一場飄雪。
為此,前不久還新添置的帳篷,裝扮上了為冬日所購置的星星燈,有點小浪漫。
當代青年在餐廳聚會喝酒指南
餐廳區平時只有我和家屬兩人用餐,不過偶爾工作室的伙伴會來串門,這個2.3m的大長桌子可以容納6-8個人。我一直喜歡買椅子,所以每把餐椅都不一樣。餐桌底下帶一層開放隔板,不妨礙腿的伸展,還可以收納餐巾紙和一些解饞的小零食。
餐桌區域在搬家前其實沒有做過多的設計,搬家時覺得冷冰冰的,沒有家的溫度,所以后期添置了隔板和酒柜。
我和家屬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逛集市,無論是出差還是旅行,當地犄角旮旯的市場一定不會錯過。隔板上的小玩意是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,慢慢的,這里堆成了雜貨鋪,雖零亂,但獨屬于我倆的記憶印記。
酒也是拉近客人們距離的最佳催化劑,家里慢慢就暖了起來。
對了,悲催的加班時光偶爾也會在這里。(ps.我家也有書房)
廚房
開室內窗,把廚房變成路邊的居酒屋
一日三餐我們尤為看重,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大部分都要被肚子填滿,那么一個好用的廚房就變得至關重要。
我們在面朝客廳的方向開設了窗洞,既是吧臺,又是傳菜口。因為這個小窗口,我和家屬每天的互動變多,不僅能在下廚時相互陪伴聊天,做好的菜不用走出廚房,喚一聲,就能直接端上餐桌。
窗口內套收納格和小黑板,家里的茶具、咖啡器皿和調酒工具都能收在上面。
廚房內部,以島臺為界,做了中西分廚。
西廚是由原來的餐廳改的,利用高柜嵌入了各種電器,中島是西廚的操作區,這些細節問題花費了很多心思,但誰讓我喜歡烘焙和甜點呢!
中廚就是原本廚房的位置,原本只有3.5㎡左右,改成開放式以后,特別寬敞。
中廚設置了多重臺面高度,不光適用于洗、切、炒各種操作需要,更適用于不同的用餐場景:簡單的就餐平時可以在島臺上吃;早餐、傍晚時光,會坐在吧臺,面向廚房,眺望遠處的果嶺,吃個可頌牛角,或靜靜地看家屬認真的為我調制一杯酒。
櫥柜臺面嘗試了原木材質,每次下廚完畢都做到即用即清理,同時溫暖的原木色也中和了黑白灰所帶來的的冰冷感。
櫥柜內部,用二次收納件嚴絲合縫地貼合抽屜尺寸,做到收納井井有條。
水槽洗菜區設置在了窗邊,讓洗菜洗碗也能抬頭望望窗外的美景,日常繁雜的家務也能變成一種享受。
陽臺
小陽臺改成家政間,將洗晾集合一體
與廚房相連的北陽臺,則改成了現在的家政間,陽臺原有寬度正好可以平放下洗衣機與烘干機。
設備上方安置了燃氣鍋爐與壁掛擱架,可晾曬平日手洗衣物,隱形曬衣繩則輔助烘干機配合使用。因為臨近廚房,陽臺本身就有上下水管道,改起來非常簡單。
再分享一個細節,廚房和陽臺的地面是維多利亞時期的黑白棋盤格,讓空間有一點律動的節奏感。與客廳的交界處用了銅條過渡,陽臺收尾則切了一圈細窄的長條磚代替波打線,更為整體。
主臥
飄窗做貓洞,帶給臥室無限驚喜
從廚房和餐廳中間的走廊,來到私人空間,可以立馬感受到與公區的明亮有所區別。由于戶型多衛配比的先天條件,我們將臥室改成雙套間模式,每間套臥都有它獨特的專屬色調。
像是主臥,以藍色為基調,搭配云朵吊燈,白天它是天空中飄浮的云,夜晚變化成夜空中那盞明燈。
抽紙盒小鳥翱翔在夜空,進入我們的夢鄉。
我對主臥的燈光設計格外在意,拋棄了主燈,希望通過點光源,讓夜晚的安眠氛圍更舒適。
胡桃木的浮懸床底下也安裝了柔光燈帶,在點亮后好似真的飄浮起來。
飄窗也重新設計了,不僅增加了收納,而且還有一處拱形貓洞,是特意為貓主子準備的憩息地。
主臥套間門口,一邊是主衛,一邊是衣帽間。
衛生間只有一扇窄窗,裝修時特別加了一扇小方窗讓來自南向的采光得以透入。
主衛較為私人,我們想將滿足衛浴基本功能上升為享受度假的體驗感,加入了墨綠色浴缸,與彩色半墻相呼應,用燈光提升氛圍。